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鼎湖山保护区参加第五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CBRN)野生动物监测示范保护地建设--关键技术和能力建设培训班

发布时间:2025-04-24

414日至20日,第五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CBRN)野生动物监测示范保护地建设--关键技术与能力建设培训班在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办。此次培训由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处与国际动物学会联合主办,来自全国60余家成员单位的百余名科研监测主管及其业务骨干齐聚梵净山,共商野生动物监测技术创新与示范保护地建设路径。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助理工程师张泽坤代表鼎湖山保护区参加了此次培训。

集体合影

作为“MAB/ISZS野生动物综合监测计划”十年成果的总结性培训,本次活动以“技术赋能保护”核心,设置学术研讨、实践教学、案例分享三大模块。来自中国科学院、高校及一线保护区的十余位专家,分别就被动声学监测技术、红外相机数据应用、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构建等前沿领域展开深度讲解。课堂上,专家们既剖析“智能传感器网络如何实现野生动物动态追踪”的技术原理,也分享“从监测数据到保护决策”的转化经验,为基层保护区提供了干货满满的“技术锦囊”。

417日“自然保护地科研监测进展汇报与研讨”环节中,张泽坤代表鼎湖山保护区介绍了近年来在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方面的实践经验,包括红外相机监测、栖息地动态评估等技术的应用成果,以及在“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体系建设中的探索——通过部署智能红外监测技术与物联网设备,实现了对部分珍稀物种(如白鹇等)的实时监测与追踪,为华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可复制的鼎湖山经验。

鼎湖山代表作报告

培训期间,参会代表深入梵净山核心区开展被动声学监测实践,实地学习了鸣声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及设备布设方法。通过与来自全国各地保护区的同行交流,大家深入了解了不同区域在野生动物监测中的特色技术与管理模式,为各自单位拓宽监测思路、优化技术方案提供了宝贵借鉴。

获培训结业证书

作为我国首个自然保护区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首批成员单位,鼎湖山始终致力于构建标准化监测体系。未来,鼎湖山保护区将继续依托“MAB/ISZS野生动物综合监测计划,探索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在监测中的应用,同时加强与全国保护区的协同创新,切实履行生态保护与科研监测等的多重使命,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的自然保护地建设提供更多可复制的鼎湖山经验,为华南国家植物园和“绿美广东”建设贡献力量。





附件: